中國古典詩詞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有著極為特殊的地位,它們以優美的語言、深刻的思想、豐富的意境,濃縮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和情感。其中,不少詩詞反映了國家安全思想,彰顯出先輩們對于國家安全的深刻理解與思考。
一、古詩詞中的”人民安全“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這首詩是清代詩人鄭板橋于乾隆時期任山東濰縣知縣時所作,表達了其以解決百姓疾苦為己任,對民眾的憂慮關切之情,充分詮釋了維護“人民安全”的責任感,以及對人民的深切關愛與同情。
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省阜平縣考察扶貧開發工作講話時曾引用這首詩,強調“我們共產黨人對人民群眾的疾苦更要有這樣的情懷,要有仁愛之心、關愛之心,更多關注困難群眾,不斷提高全體人民生活水平?!眻猿忠匀嗣癜踩珵樽谥际切聲r代國家安全的根本立場,國家安全工作歸根結底是保障人民利益。要堅持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為群眾安居樂業提供堅強保障。
二、古詩詞中的“國土安全”
《出塞》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昌齡所作,氣勢豪邁、鏗鏘有力,展示了戍邊戰士鞏固邊防的愿望和保衛國家的壯志,洋溢著愛國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國土安全是立國之基,是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就有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而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岳飛的“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陸游的“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等,都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自強不息、不懈奮斗。
中國近代歷史上,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孕育出偉大抗戰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必勝信念,也為中華兒女堅定不移維護國土安全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
三、古詩詞中的“糧食安全”
《古興》
一歲如苦饑,金玉何所用。
這首詩是唐末詩人聶夷中所作,詩中“片玉一塵輕,粒粟山丘重”,強調了糧食的重要性,體現了古代糧食安全思想。中華民族歷來高度重視糧食安全,類似的古文還有很多,如《史記·孝文本紀第十》“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漢書·酈食其傳》“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晉書·齊王攸載記》“務農重本,國之大綱”。古往今來,糧食安全都是治國安邦的首要之務。
倉廩實,天下安。糧食安全是關乎十四億人吃飯的民生大計,是黨和政府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千方百計確保糧食豐產豐收,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經濟健康發展、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只有把牢糧食安全主動權,才能把穩強國復興主動權。
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綿延發展,飽受挫折又不斷浴火重生,都離不開中華文化的有力支撐。“一時之強弱在力,千古之勝負在理”,世界上各種文化之爭,本質上是價值觀念之爭,也是人心之爭。只有以強大感召力的文化為支撐,一個國家和社會才能保持長久的和諧穩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讓我們一起攜手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國家安全的思想精華,為維護我們的國家安全,凝聚起更加強大的力量!
來源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號